分類目錄
流行性感冒
病媒資料
- 流行性感冒(Influenza),通常簡稱為流感(flu),為一種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。流感的症狀可輕可重,最常見者為高燒、流鼻水、喉嚨痛、肌肉痠痛、頭痛、咳嗽和疲倦感。
- 患者通常在接觸病毒2天後發病,症狀大多在一週內會解除,但咳嗽可能持續超過兩週。孩童可能會噁心和嘔吐,但這在成人並不常見;
- 噁心和嘔吐更常發生在與流感病毒無關的感染性腸胃炎,有時會不精確地稱此為腸胃型感冒(stomach flu)。流感可能的併發症包括病毒性肺炎、繼發細菌性肺炎、鼻竇感染以及造成其他疾病惡化(如氣喘或心臟衰竭)。
資料來源:網路
- 可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有A、B、C三型。
- 病毒通常由咳嗽,打噴嚏和說話產生的飛沫傳播,近距離接觸時尤其容易發生。此外,病毒也可藉由接觸到受染污的物體表面、再碰觸口或眼睛後傳播。受感染的患者無論在發病前後均可能具有傳染性,喉嚨、痰液或鼻黏膜等檢體的病毒測試則可作為確診的依據。
- 遭感染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打噴嚏或咳嗽的症狀,每次噴嚏或咳嗽會釋出50萬顆以上的病毒。
- 當健康的成人遭到感染後,一至一天半後病毒量會急速上升,兩天後達到高峰,病毒量會維持約5日左右,但也可能長達9日。
- 流感的傳播大致可分為三種:直接傳播(傳染者的飛沫接觸到感染者的眼、鼻或口)、空氣傳播(即吸入傳染者經咳嗽、噴嚏或痰液所產生的懸浮粒子)和接觸傳染(如手眼接觸、手鼻接觸、手口接觸等等),三種傳播途徑的相對風險目前未明。空氣傳播途徑的粒徑約為0.5至5µm左右,只要吸入一粒就足以致病。平均每次噴嚏會產生約40,000顆飛沫顆粒,但絕大多數的顆粒過大,因此會迅速沉降。病毒的存活時間需視空氣濕度及紫外線輻射而定,冬季的空氣濕度低、陽光輻射也低,會增加病毒的存活時間。
- 流感病毒可以短暫存活於個體之外,因此可能會透過接觸紙幣、門把、電燈開關,或是其他物品傳染。病毒在體外能存活的時間雖接觸表面而異,在如塑膠或金屬這種堅硬無孔洞的表面上,病毒約能存活1至2天;乾燥的衛生紙上僅能存活15分鐘;在皮膚上僅5分鐘。然而如果病毒包覆於黏液中,則大大延長其存續時間,如紙鈔上的黏液中就能達長達17天。
資料來源:網路
- 近33%的流感患者並無任何症狀。流行性感冒症狀初期很難與普通感冒區分,但流感患者通常會突然高燒並極度虛弱,此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辨別兩者。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比普通感冒多出肺炎、身體疼痛、頭痛和疲勞。成人大多無腹瀉症狀,但兒童可能會有此情形,例如兒童感染H5N1亞型(禽流感)的症狀之一就是腹瀉。
- 流感的症狀可能會在感染後一至二天後發作。通常最先出現的症狀是寒顫,同時也可能會合併有38-39 ℃的高燒。另外流感患者也可能會有痠痛感,特別是背部及四肢,許多患者可能會因此臥床數日。流感的症狀包含:發燒及發冷(寒顫)、咳嗽、鼻塞、嘔吐、流鼻涕、打噴嚏、肌肉痠痛(尤其在喉嚨及關節處) 、感到疲倦、頭痛、眼睛刺痛、流淚、紅眼、皮膚(尤其臉部)、口、喉和鼻部潮紅、點狀瘀斑。
- 目前已有數種快篩方法,然而快篩仍有偽陰性(即使受感染,檢測結果仍顯示為未感染的陰性)的可能。而藉由聚合酶鏈式反應(PCR)檢測病毒RNA則是較準確的檢驗方法。
資料來源:網路
物理防治
- 施打流感疫苗。
- 要用肥皂勤洗手、咳嗽戴口罩等生活好習慣。
- 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防範病毒傳播。
- 警覺流感症狀,及早就近就醫治療。
- 生病要按醫囑服藥多休息,不上班不上課。
- 危險徵兆要儘快就醫,掌握治療黃金時間。
化學防治
- 為預防疾病傳播,病患接觸的環境以消毒劑進行消毒。
- 建議使用含氯成份的消毒劑(漂白水或二氧化氣) 。
- 利用酒精(為乾式洗手液常見的主要殺菌成分)、迪森(新型四級銨)、酚類(如:來舒)進行全面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工作,包括:電梯按鈕、手扶梯、門把、手推車及附設兒童遊戲設施等,均要以消毒劑進行清潔與消毒。
- 清潔消毒時,工作人員應穿戴防水手套、口罩等防護衣物,工作完畢後手套應取下,避免碰觸其他物品而造成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