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恙蟎
病媒資料
- 恙蟎 (Leptotrombidium deliense)也稱恙蟲,為蛛形綱恙螨科昆蟲。古時候的人居住環境 多草叢,容易被恙蟲 叮咬,因此常相互問 候:「無恙」。恙蟲病(Tsutsugamushi disease,tsutsu是惡疾之意,而mushi 是指恙蟲)又名叢林型斑疹傷寒(Scrub typhus) 病原為恙蟲立克次體(Orientia tsutsugamushi) 。 幼螨(chigger)微小約 0.2~0.3 mm,肉眼幾乎看不見,台灣主要的恙蟲病媒以地里恙螨為主。
- 屬性: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。
- 生活史:如下圖。
- 形態:幼蟲微小,約 0.2∼0.3 mm,肉眼幾乎看不見,因其為寄生性,較容易在野外的老鼠身上採集。並非所有恙螨都具有傳染恙蟲病的能力,需要帶有立克次體,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的急性發熱性疾病。
- 危害:恙蟲病並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,是經由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人類時,立克次體透過叮咬部位的傷口進入人體而感染。恙蟎的動物宿主以鼠類為主,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,於其四個發育階段(卵期、幼蟲期、若蟲期、成蟲期)均會保有立克次體,成為永久性感染。恙蟲病的潛伏期約為6至21天,通常為9至12天。發病症狀為猝發且持續性高燒、頭痛、背痛、惡寒、盜汗、淋巴結腫大、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(eschar)、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,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。在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中,死亡率可高達60%。
資料來源:網路
- 在自然界中恙蟲喜好高溫潮濕的環境。
- 由於它在幼蟲時期必需叮咬動物行寄生生活,所以在野外雜草叢生處(如荒野、草地、山谷、田園等),野生小型哺乳動物(如鼠類)和恙蟲會共同形成一個流行區域,人若至該處活動則易受恙蟲幼蟲叮咬而致病。
資料來源:網路
- 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蟲叮咬後,會有猝發性的持續高燒 ( 39 oC )、頭痛、背痛、惡寒、盜汗、淋巴結腫大。
- 1 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、局部「淋巴腺發炎腫大」,有時會併發肺炎。恙蟲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。
資料來源:網路
物理防治
- 恙蟲喜歡生長在高濕的土面、雜草尖端,提醒雨後、高溫前往郊外、旅遊時,盡可能不要進入草叢區。
- 必要時要著長袖衣褲,或塗抹驅蟲/防蟲藥劑,避免被恙螨叮咬,若持續發燒 3 日應到醫院就診。
- 剷除雜草以消除恙蟎孳生地,尤其在住宅附近、道路兩旁以及田埂等草叢區域。
- 進行滅鼠工作,避免鼠類孳生,減少中間寄主,進一步降低恙螨存在的可能。
資料來源:網路
化學防治
- 在特殊地區(如:營地周圍的地面、植物、礦坑建築物)和恙蟲病地方性流行的地區可使用有效的環境衛生用藥(百滅寧、第滅寧、賽滅寧、撲滅松等)
資料來源:網路